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煲劇後遺症 - 「九王奪嫡」: 成敗論英雄之感概



雖說同憫心可貴,但過重的同憫心往往容易令人情感泛濫,所以我素來最怕看那些真實記錄片,一旦投入了總是揮之不去...  想不到這次看宮廷劇「步步驚心」也陷入死穴。其實去年新劇出臺時好友已極力推介,只是很久以來無閒「煲劇」。TVB午夜時段重播這虐心之作終究令我中了毒,三五天後就連原載小說也閱過了。盪氣迴腸,想割捨,留一篇文章往往是我放下心結的最佳妙藥。

穿越故事已流行一時,但「步步」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故事建構在一個相對較真實的歷史框架上。從人物個性的描述、到重大事件的發展,雖然有些細節略過了,但基本上也尊重了歷史。一直以來對康熙乃一代賢君從不置疑,而雍正的勵精圖治亦無疑為兒子奠定了朝綱令清朝盛世得以延續。但康熙晚年「九王奪嫡」這一段史實卻令人看到了一種盛世皇族中極權的黑暗面。

康熙兒子成群,為了減少皇子之間的爭鬥,一早已立了其一手培養、最疼愛的二兒子胤礽(音:刃仍)為太子。可惜現實是太子並非可造之材,且驕橫暴戾,讓康熙心痛不而。掙扎於理智與情感間的皇帝做出了二立二廢此等舉動,在選嫡這問題上可說是康熙的一大失敗。

個人認為鄭嘉穎飾演的八阿哥胤禩(音:刃字)是全劇最大的驚喜。八皇子是雍正的死敵,也是在奪嫡戰中的大輸家,很多小說會把他寫成奸險小人查一查正史資料,原來對胤禩的描述很正面。這樣一個外表俊朗、溫柔儒雅卻同時又說一不二、男人味十足的人物,也許亦只能在古裝劇中找到。

歷史上的胤禩雖然其母出身低微,但因自幼聰慧,也曾受康熙寵愛。在眾皇子中最年幼便開始習讀詩書,而且儀表出眾、騎射皆精。同時,其溫和圓滑的個性為他廣結善緣,朝上很多大臣認為他「樸實」、「極正氣」,人稱「八賢王」。然而,八賢王雖「賢」,在戰略上實算是行錯了。由於沒有母系親信可丈倚,八阿哥很注重在朝中建立人脈。學者易中天曾評: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只是这風来自父兄。」人緣廣及支持者眾反令為皇者忌諱,八賢王最終亦是慘淡收場。

八阿哥第一次受康熙猜忌,是劇中沒有提及的。首次廢太子二阿哥後,大阿哥愚昧,居然向康熙道欲誅太子,並推薦八阿哥及稱其被看相人相必大貴,康熙盛怒以為八阿哥有謀位之心,雖眾兄弟力保,亦革去其貝勒,置為閑散宗室。
 
兩個月後,康熙病中憶事,本明白胤禩乃被軒連、並未親自爭太子之位。然而當時康熙卻擺了一套「假民主」姿態讓群臣推舉新太子,滿朝文武同時保奏八爺,令皇帝認定胤禩有結黨之心,稱其母出身微賤,絕不可取。事後,八阿哥得以恢復爵位,而保奏八爺之臣子也一直備受重用。這某程度上反映了康熙其實明白胤禩之才龫,只是情感上一方面仍然偏愛被廢的太子,另一方面也一直抗拒著八兒子在朝上的影響力。再加上少年除鰲拜之經歷,掌權已數十載的康熙,又怎會願意返回從前滿人八旗議政共事的局面?所以八爺越有人脈,康熙反而越反感。

最後令八阿哥一蹶不振的事件,史稱「斃鷹事件」。當時他因祭奠亡母而缺席康熙塞外圍獵,派人送了兩只老鷹海東青為禮,誰知打開來活鷹變得奄奄一息,康熙怒極認為是對自己的詛咒,從此與八爺關係斷絶。歷史學家分析,當時的四阿哥胤禛(音:刃真)(後來的雍正)做了手腳的縑疑最大。康熙雖然從未追查,也不至於相信八爺會愚鈍至此,所以事情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無論康熙或雍正都想借題發揮,把胤禩一下趕出了局。

相對八阿哥早年的鋒芒,四阿哥胤禛就顯得手段更高明。他雖外表深沉冷漠,郤心明康熙最恨營私結黨,所以行事低調。在眾皇子紛爭開始霧起時,胤禛置身事外,以「天下第一閒人」自居,表面上沈浸佛法、農務,且極力表現得對父皇有孝、對兄弟有義,但私下一樣結黨謀權。雍正即位後,除兄弟及舊部的手法卻是頗為殘酷不仁的。北京歷史學家閻崇年先生曾評:「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為他比其他兄弟聰明,而是因為他性格的兩面性;能顯其長:誠考友愛、勤勉敬業;掩其短:殘忍苛刻、猜忌多疑。」

而八爺最大的苦難,也發生在康熙離世雍正即位後。實際上後人對雍正是否明正言順繼承帝位理解不一。康熙死後,京城九門深鎖六日,諸王不得內進。遺諭由雍正之黨羽隆科多一人單獨向胤禛宣讀,並無其他兄弟在場,安排可謂疑點重重。然而,正史是為勝利者而寫的,成王敗寇,從來就無可置疑。雍正即位後,即傳出與其親母不和,各兄弟的下場亦見淒然。大阿哥、二、三阿哥、五(六夭折)、七、八、九、十、十二、十四、十五弟都相繼或被幽禁、或被派守陵、或借故被奪爵,其中七人活不過雍正之年。

對八弟胤禩,雍正先封親王,後將與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予以孤立,並命其休妻、罰責不段。單看百度歷史篇,從雍正元年至八爺死的四年間,雍正對其打壓一項項就寫個滿滿長長的,我的滑鼠不斷往下溜,便彷忽感受到那四年的人間煉獄,由負責的殿房油漆味大罰跪晝夜,而至稱其固結黨援,最後圈禁宋人府,改名為「阿其那」(有解為「豬」、「狗」、「不要臉」、「俎上之魚」)。歷史最後的記載,八爺受盡折磨、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認為他是被毒死的。

雍正雖忌諱八爺,也曾經對其能力作正面評價:

「允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清世宗實錄卷31
「朕之此弟較諸弟頗有識量,可資于理,朕甚愛惜,非允禟、允誐等可比。」<雍正朝起居注>
於<上諭內閣>,雍正甚至承認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與相當」。

歷史學家的評價指二人均具有皇者之才龫,不能單憑成敗論英雄。然而,八爺的號召力也許須在民主社會或亂世方可有望成功,在極權統治下謀皇位者最重要只是討好皇帝,胤禩之慘敗可謂生不逢時。

平心而言,即使就人格而論雍正可算是表裏不一而且心胸狹窄,但史學家也提醒我們評價政治家的功過主要著眼點應在對民族的深遠影響。而雍正的冷面鐵腕也許更有利於打擊當時上流社會的貪腐,令乾隆盛世得以延展。胤禩畢竟胸懷大志也成了犠性品。

「步步驚心」的作者桐華或多或少為歷史上真實的胤禩算是作了個平反,也加插了動人的戀愛情節。真正的八爺於四十五歲被毒死於獄中,死時應該沒有鄭嘉穎拿著毒瓶的瀟灑。所以網上流行這句話來得很是恰當:「幻想是美麗的;歷史是殘酷的;演員是順眼的。」


參考資料:
正說清朝十二帝 (閻崇年著)

百度百科 - 八爺胤禩
http://baike.baidu.com/view/952239.htm?fromId=392395&redirected=seachword
百度百科 - 四爺胤禛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880.htm?fromId=32936
歷史上真實的胤禩
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2011/02/2282468.html
康熙帝不讓「八賢王」接班的原因
www.blog.sina.com.cn/s/blog_49e262490100yfjx.html

2 則留言:

  1. 厲害!佩服!從未見過一個兩個仔的媽咪會花這麼多時間,文字寫這麼多關於清朝歷史細節。等我抽時間睇睇本書。煲劇我就冇時間啦。

    回覆刪除
  2. 其實好多時都係用lunch time嚟睇書同寫嘢嘅 :>
    我覺得本書比電視好睇,可能好多年冇睇小說,好似返咗讀書時期嘅感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