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路
隨波逐流的日子
孩子的眼睛水汪汪,像通透的黑波子,卻不願道出自己的心聲。記得K2第二個月要轉校,面對與校車上的初戀情人告別,我們居然發現剛滿四歲的他在床上輾轉之間獨自飲泣,看著令人心痛不已。
第一天上新學校,國語不大靈光的Jobee要步入英普班,表現得很乖很鎮定,在老師面前很合作。但校車下來直到走回家的一段路他默不發聲,一進門他對婆婆淡淡的說:「我今天沒有朋友」。
好不容易用四五個月的時間適應了,又到了訓練小一面試的緊張階段。開始面試班時,大部份小孩自信地介紹說「我今年五歲」,Jobee有點為難,因為他才四歲半剛過,又不像那種伶牙俐齒的小女孩懂得說「我要到九月才五歲」...
第一次正式面試結束,他一臉愉快地步出禮堂,還以為成功在望,結果兩個月後他自認那是表現最差的一次。還有一些簡單問題他居然也答不上嘴。
「你有些什麼朋友?」
「不知道。」
我氣壞了,「Ian, Sherise 不都是好朋友嗎?」
「但老師都不認識他們呀!」
在港島一所神級小學面試那天,聽說小朋友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好,我看著他們一行約十二個孩子進入考場,半小時後有五、六個被帶出來,一個小時後再有三、四個,心想他是否可以等到見到校長(聽說是首回面試的最後一關)?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後Jobee和另一個小男孩步出禮堂,但他並沒有見到校長,也沒機會回答他最善長的數學題。
當時雖然不禁失望,但想一想面試就如社會的縮影,沒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使滿肚子學問也不一定派得上用場。而相對同齡的孩子,說話不靈光的孩子往往未入場先出局。
後來,他也的確在另一所學校有了發揮的機會,而且是我當時最心儀的一條龍私校。大概是第一關有工作紙的關係,他在約五份一命中率的情況下成功進入了第二回合。第二次面試當日他表現相當緊張,或多或少大慨是感到這是媽媽最喜歡的學校。在漫長的等待時刻間,他居然把頭放在桌上!我聽到後驚訝莫名,他解釋說這是因為平日在學校老師會讓先完成作業的小朋友伏在桌上等待,他以為這是乖學生的表現...
認清了孩子,明白了遊戲規則,還要長期作戰嗎?
父母總傾向看到孩子的優點,我們以為他在學習上相對優異,數學、地理、寫作也應可發揮,但一次又一次的面試讓我們更透徹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其實心志太單純,不成熟也不善辭令。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次在等校車時他發現沒有帶老師要求的廁紙筒作勞作之用,緊張萬分,另外兩個同學取笑他說:
「你冇帶大腦返學架?」
他天真地答:「唔好咁講啦,講"大佬"冇禮貌架!」
這樣的一個呆孩子,要算「醒目」輪不到他,但當然「駁咀」的能力也不及現今港孩,所以在父母而言我們反而欣喜,然而在陌生老師面前他可能已被認定為口齒不清。平衡心理,我們也明白本地老師們在短短數十分鐘內往往只能考驗範本內容和一些基本問題,不一定能看得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外向的孩子自然容易突圍而出。
然而,細看今天的孩子們,「好」與「壞」又到底如何定義呢?
從前的我以為幼稚園孩子總是帶著稚氣的,今日卻發現很多已經老氣橫秋。Jobee的校車同學,在小一面試取得驕人成績,而他的口頭禪卻是某某「唔識嘢」!
「你唔識嘢架啦!」
「你媽咪唔識嘢架!」
「黎老師唔識嘢架,聽我講就得架啦!」
相比之下,Jobee這個還在天天心想要和黎老師結婚的小伙子,我又感到傻得可愛。
找到了另類出路
二月份過後我們見了一些國際學校,而且了解到並非所有都是貴族學校,其中一些與我們的價值觀相類似。大概因人數相對較少的關係,這類學校的面試也來得較個人化。Jobee從小的數學能力不俗,5歲時已在做4位加減數,然而本地學校只會問一些單位加減數,相信大部份孩子應付自如,也沒有人會發掘到表現較突出的孩子。簡單地說,本地學校比較側重於孩子的說話能力,數埋或創造性的題目有限。
記得在其中一間國際學校面試中,單獨對答的時間很長,而老師在基本數學題後會加深提問,4-2=? 然後又會反過來問2-4=? 孩子不用死背反而可以動動腦筋,心情豁然開朗。完成時我聽到Jobee在梯間興奮地問老師:"What's on the second floor? Can I go up to the second floor?" 與平日的態度很不一樣。
半年後的賽後總結,在12個本地學校的面試中,他只有1間被錄取;3間為後備生。在本地制度下,一個語言落後的孩子可說是全軍覆沒,Jobee就變成了那種不至於最差但又毫不起眼的角色。在4間國際學校面試中,他卻全部被取錄了,包括一間相對競爭較大的。最後我們也決定了,即使當初的心儀之選有了學位,我們也會走國際學校這一條路,主要原因是學會了以價值觀選校。
價值觀的重整
"Our child used to be afraid of failure, now he is not afraid anymore."
在簡介會聽到了家長分享的這句話很是打動了我。的確,在K2以來孩子在學術上進步不少,但面試過程讓自信心大大受挫,令人感到得不償失。畢竟,步入社會,一切學識可以填補,但不怕困難的意志卻千金難求。
有人用最大力度催谷子女;也有人認為要愉快童年。我認為,一切都不能一面倒。畢竟這世上天才不多,投資在一件事的時間多了,收穫相對也自然大一點。多游泳多彈琴的孩子自然學有所成,但一天就只有24小時,有得必有失。有時父母也需要認清一下,到底正在催谷的方向是真的對孩子有益,還是讓成年人自我感覺良好?我曾經看過琴技超凡的孩子在通利琴行為了獻技不停地重音彈琴,令準備買琴的我們無法與售貨員談話。
"Our child used to be afraid of failure, now he is not afraid anymore."
在簡介會聽到了家長分享的這句話很是打動了我。的確,在K2以來孩子在學術上進步不少,但面試過程讓自信心大大受挫,令人感到得不償失。畢竟,步入社會,一切學識可以填補,但不怕困難的意志卻千金難求。
有人用最大力度催谷子女;也有人認為要愉快童年。我認為,一切都不能一面倒。畢竟這世上天才不多,投資在一件事的時間多了,收穫相對也自然大一點。多游泳多彈琴的孩子自然學有所成,但一天就只有24小時,有得必有失。有時父母也需要認清一下,到底正在催谷的方向是真的對孩子有益,還是讓成年人自我感覺良好?我曾經看過琴技超凡的孩子在通利琴行為了獻技不停地重音彈琴,令準備買琴的我們無法與售貨員談話。
由零開始,其實比一切都重要的,也許應該是品德教育。
最近流行有說港孩容易「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有網民作比較說:在中國:小學累、中學苦、高中拼、大學混;在歐美:小學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我想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令我更在意的是,我希望孩子可以在同齡兒童中學習,而不是與一群成年人競爭。經過與K2、K3家長的相處,我明白本地家長流行替孩子做功課,小朋友只是按父母的意願搬字過紙。要讓孩子升上「好」的本地學校,難免也被捲入這樣的滿分漩渦中。K3下學期我最享受的,是星期五下午看到whatsapp chat group 的家長在討論功課怎樣寫,然後回到家看看Jobee自我完成的大作,再略過他的幾處錯字,我們上街吃飯去!
是的,這遊戲是殘酷的。真的要跑進場的話,我想作為父母應把過程視為一個機會,更深刻地讓孩子體會如何在困難中建立EQ、自信,並靠自身的力量站起來,尤其是對Jobee這一類自專心特強卻語言上並不「標青」的孩子。同時我們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心儀學校的類型,不會為不被取錄的學校而感到惋惜。比如說,在家庭會議後我們沒有報名某間九龍神級男校,因為感到在安排上尤其等待時段太折磨人。一直相信身教重於言教,若學校在待人處事有欠尊重又如何育出謙遜的孩子?
最近流行有說港孩容易「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有網民作比較說:在中國:小學累、中學苦、高中拼、大學混;在歐美:小學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我想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令我更在意的是,我希望孩子可以在同齡兒童中學習,而不是與一群成年人競爭。經過與K2、K3家長的相處,我明白本地家長流行替孩子做功課,小朋友只是按父母的意願搬字過紙。要讓孩子升上「好」的本地學校,難免也被捲入這樣的滿分漩渦中。K3下學期我最享受的,是星期五下午看到whatsapp chat group 的家長在討論功課怎樣寫,然後回到家看看Jobee自我完成的大作,再略過他的幾處錯字,我們上街吃飯去!
是的,這遊戲是殘酷的。真的要跑進場的話,我想作為父母應把過程視為一個機會,更深刻地讓孩子體會如何在困難中建立EQ、自信,並靠自身的力量站起來,尤其是對Jobee這一類自專心特強卻語言上並不「標青」的孩子。同時我們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心儀學校的類型,不會為不被取錄的學校而感到惋惜。比如說,在家庭會議後我們沒有報名某間九龍神級男校,因為感到在安排上尤其等待時段太折磨人。一直相信身教重於言教,若學校在待人處事有欠尊重又如何育出謙遜的孩子?
經驗總結:若時光倒流從頭再來...
親子王國家長喜歡提問「如果時光倒流」,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有些事我想是做對了,而且無論結果如何也一生受用的,包括早期數學,與陪養孩子的閱讀及寫作能力。簡單地說,中、英、數是永恆的學習方向。然而,細節才是精華。每天閱讀是一回事,協助他認字才是關鍵,沒有認字能力的孩子很難真正享受閱讀,即使整天坐圖書館也是徒然。會讀的字越多,到餐廳、找路牌、坐地鐵,他一切都可以參與,樂趣無限。
我做錯了的事,可能是讓他轉了校。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有的孩子應付自如。Jobee比較慢熱,適應新環境與面試時期又很接近,這個過程讓他徒添不少壓力。若再從來的話,我也會讓他早一點上話劇班,培養自信。
數年前我也曾經覺得沒有必要在幼年時期催谷,孩子必須要愉快主動學習才可達到最佳成效。雖然到現在想法沒有改變,但我明白到在本地選校的機制下,現今社會已把良好教育的屏障設在五歲之前,而沒有受培訓的孩子往往便無法接受心目中這「優質教育」了。而這個屏障的形成,雖然說母語教學與直資制度加劇了惡性影響,但現今中產家庭爭著為孩子追求學分的心態也許是更強烈的催化劑。
親子王國家長喜歡提問「如果時光倒流」,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有些事我想是做對了,而且無論結果如何也一生受用的,包括早期數學,與陪養孩子的閱讀及寫作能力。簡單地說,中、英、數是永恆的學習方向。然而,細節才是精華。每天閱讀是一回事,協助他認字才是關鍵,沒有認字能力的孩子很難真正享受閱讀,即使整天坐圖書館也是徒然。會讀的字越多,到餐廳、找路牌、坐地鐵,他一切都可以參與,樂趣無限。
我做錯了的事,可能是讓他轉了校。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有的孩子應付自如。Jobee比較慢熱,適應新環境與面試時期又很接近,這個過程讓他徒添不少壓力。若再從來的話,我也會讓他早一點上話劇班,培養自信。
數年前我也曾經覺得沒有必要在幼年時期催谷,孩子必須要愉快主動學習才可達到最佳成效。雖然到現在想法沒有改變,但我明白到在本地選校的機制下,現今社會已把良好教育的屏障設在五歲之前,而沒有受培訓的孩子往往便無法接受心目中這「優質教育」了。而這個屏障的形成,雖然說母語教學與直資制度加劇了惡性影響,但現今中產家庭爭著為孩子追求學分的心態也許是更強烈的催化劑。
所以說激流言退,也很感恩有這個機會。一個孩子四、五歲的精采時段,有太多有趣的學習課題比面試班、劍橋英文試或什麼四級鋼琴更加一生受用。我還是要自我陶醉,相信在五歲沒有被「名校」取錄的孩子,可能是上天要他們仍可以天真多一段時間。只要一天開竅,在未來還是可以發光發亮的。
Jobee K3的英文老師從歐洲來港,還未被本地教育完全同化。記得她說過:「5歲的小孩是海綿,不要以為他今天能背誦課本內容就是會讀書;到他15歲還會主動求學才是真正的優秀!」這段話對我這種阿Q的犬媽最受用不過。
我很欣賞,作為職業女性與母親的妳,百忙裡能道出心聲,jobee能有這個母親,已經贏在起跑線了!其實,我不是人父,但現今教育,我也其在看不過眼,從教育文憑既量化寬鬆出現後,香港既校社,只會用高門檻令自己地位題升,在惡性循環下,受苦只是小朋友和家長,但我發現有些家長還是覺得,我的小朋友要贏別的,就只有高門檻教育,才是皇道,在這模式下,只會像現在整容風氣一樣,不段追逐所謂完美,直到爆褒。我常常問,這種風氣只會出現亞州人社區,為什麼,能夠改變世界既人,還是西方社會的人?其實,我們的教育,是古羅馬的奴隸教育,這種模式,很難出領袖,領袖教育是重視思維既發展,不是只會記東西,只會記東西的人,最終會給電腦取代,所以現在我們社會會出現高分底能,和所謂既M型社會既現象,全球一體化之下,大學學位量寬,社會未能跟得上,在供應大曾之下,中產地位不保,市場走向兩極化,剩下領袖和奴隸,到時,現在的虎媽只會發現上了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希望能夠給你一點靈敏,我相信,人既成長過程,最重要是認識自己,發展真我,做"完人"為目標! 細路的朋友
回覆刪除第一次有人在我的blog上留言,多謝你呀!很認同你的想法。我想,無論中國人或香港人的教育不幸地只能停留在為打工而學習,並非為做人而學習。即使達高門檻的學生,很多也缺乏思考能力,最後打工仔多,科研人材少... 雖然我們也不是什麼脫俗之輩,始終要謀生。但我覺得孩子必須有思想,而且要關心社會。沒有公民教育的人生,只有讀書、出糧、享樂,太沒意義了!
刪除其實我很關心我們的下一代,看見他們個個只有工能,沒有靈魂地做人,我也很心痛,所以我既夢想是我盡我既能力幫想改變現狀既青年人,但我接觸過他們,發覺不是個個都想改變,理想只是一些口號,從來不會實行,每月買到一對波鞋,一個手袋,就已滿足,從來只想做奴才,我發覺自己原來好心做壞事…什麼我會主動和妳交談,因為我覺得妳也是關心社會一員,我們需要互相扶持,一個人作戰會很棄累,我也和細路講過,因為將來我可能會做一些社企,但我自己能力有限,如果妳有時間,也一起參與,將社會既每一點力量凝聚,去幫助需要幫助既人,感染身邊每一個人!
刪除開社企正是我的退休夢想,我們一起努力吧!
刪除Michelle, what a story!? Make all memories back. 幾年的幼稚園時光,轉眼即世。還記得。K1時天天,loklok, joobe 還是同一輛校車。一年後,K2,Jobee 離開了。再一年後,K3,Lukluk 又離開了。同一輛校車,三人只剩下天天一個。。。
回覆刪除然後是漫長的小一interview,將一個個天真爛漫不到5歲的孩子逼到極限。。。漫長的準備,面試班,排隊,講座,表格,付款。。。爭先恐後,Portfolio,你死我活,reject letter。。。再改地址,嘗試最後的掙扎。。。身心疲累。。。 最後,天天在未來的小學6年,還是留在了同一輛校車上。。。
看了周圍一個二個的血淚故事(包括Joobe的過程)。天天最後只能留在同一輛校車上。雖然,學費貴,校舍小,遠不是神級名校。。但最起碼,天天一直在這裡開心愉快。Actually我開始感到欣慰,感恩。
能進入某某名校,可能是個Good start,但這祇是個「開始」,而且是好是壞,還言之過早。孩子們將來真正的成功,更重要是來自父母,家庭的教育,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需要十年的時間去栽培。一個人更是要靠幾代人努力。。。自己,父母,兄弟姐妹,家庭傳統,朋輩。。。
因此,我不相信,一個小孩子4,5歲時,那區區十幾分鐘的interview,教育局的某次隨意抽籤。就會這樣決定這孩子的一生,就給他將來的成敗定下結論。
小一Interview 這個遊戲真是唔好玩。但養育孩子,卻是個需要堅持,努力不懈一生的持久遊戲,沒有捷徑,沒有退路。。。只有一家人,共同努力,和睦,支持,信念,快樂,鼓勵,堅持。。。看著你的故事,文字,我已經可以看見孩子們的未來,是多麼的精彩,多麼的燦爛!!
加油!
大家加油!
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是很懷念K1校車的日子。比起現在一些可怕的港孩,我還是喜歡天天的率性、喜歡悅悅的男仔頭、與從前啟思比較有遠景的家長群。因為教育是長跑不是短跑,我們這些選擇了另類跑道的家長,更加只好相信自己!
刪除今日拜讀了你的青藏高原新作,我就知道,你在地上和天空中的種種經歷所能夠帶給天天的,又豈是什麼所謂「名校」教育所能及。這遊戲玩過了,可能也是好事,讓我們作為父母的,更深刻地體會了自己希望孩子走的路...
加油加油!
在搜尋CAIS 資料時發現了這個blog , 我們簡直感同身受, 剛剛in了數間己感無奈, 小兒跟jobee 情況相似, 還是走上了國際學校這條路, 謝謝你記下了這一切, 解決了好多疑問.
回覆刪除ChochoFatCat,感謝你的留言和鼓勵,衷心希望你的兒子可以覓到適合的心儀學校.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