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路
小一開學才一個多月,個人已經感觸良多。首先要感恩、感恩、再感恩,上天賜給我一個在五歲時頭腦並不靈光的兒子,讓他「順利地」在私小/直資競賽中名落孫山,以至我們一家人至今還算生活得安然無恙。
聽起來很諷刺,卻是實實在在的心底話。尤其在看過很多本地名校的小一功課後,我越發感覺在這年頭「拔苗助長式」的學習環境下,小兒必成死苗一株。
分享一下幾件最近兩個月的所見所聞,全部發生在不同的九龍區名校內:
學校一)開學前上三星期小一預備班: 暑假泡湯了!
七月中旬,終於等到幼稚園放暑假了!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卻一個個背著書包上小學預備班。每天的功課是最少抄寫三頁中文字,每頁一百字,即每天三百字。自願交五百字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文具作為獎勵。但無論每天完成多少,到開學前每人必須交回七十頁抄寫,即合共七千字!
聽說這方法很中用,為了拿禮物,小朋友一個個埋頭苦幹,小手寫得紅紅的!還沒正式上學,卻學會了為「物質」而奮鬥,這是多麼糟糕、又多麼可悲的教育理念!是的,社會是現實的,我們都為了物質而工作。然而,追求學問的動機與打工不能相提並論。我們是否就甘心讓孩子長年累月抱著一種只為求生不為求學的態度學習?也無怪乎香港人往往只限於育出小康,鮮出奇才。
學校二)小一讀蘋果日報
還記得七、八十後當年的小一中文內容嗎?在我印象中都是一些簡單的短文:「開學了,老師好,同學好...」或者「九月九,重陽節,登高去...」之類。今天我見識了現在的小一程度居然已經到了以蘋果日報作閱讀理解的地步。
課文題為「港童6歲開始有近視」,指出小孩應多作戶外活動。試問在無窮無盡的功課壓力下,又如何再忙裡抽閒到戶外輕鬆一下?
為了給小兒自行制定中文學習內容,我們家也特別託朋友在中國內地購入了中文課本。程度一般比香港課本深,但也沒去到如此「走火入魔」的地步。港童六歲讀報,卻未見中文書寫能力比內地生強,這與教授內容與小孩能力不相稱不無關係。若小一可以看懂中文報紙,也可算是語言天份極高,這樣的小孩可能十中無一。其他能力不逮的同學,難免功課以父母代勞,而真正學而至用的部份可能少之又少,最後效果還及不上內地生的十份之一。
學校三)小一數學的乘數問題,未教先考
「未教先考」其實已是普遍所謂名校的通病。現今學校似乎都有自我蒙蔽的傾向,以為考試考過了就代表學生已去到一定程度。我曾經見過有家長的短訊發錯了群組,內容大概是大兒子的小學老師發電郵給家長稱雖然課文還未教授但已到考試時間,所以家長必須自行與子女完成課程以應付考試。
今天我所見的小一數學題也加入了乘數概念,學校沒教的自然就變成了家長的責任。
記得小兒在K3的時候,數學班完成了加減數後開始進入乘數,我發現他的五歲小腦袋並未完全理解乘數的概念,所以向老師叫停了,轉而練習加減算速及文字題。對小朋友而言背乘數表是很簡單的事,但若欠缺深刻理解,日後要學習公因數及公倍數概念便會很吃力,所以家長必須確定孩子們到底是在背頌數學、還是運算數學。
學校四)價值觀的扭曲
在手機群組內廣傳的一則消息:小一生在校車被高年級生欺負,強行解開安全帶把新生趕到最後排座位。校車媬母居然淡淡然稱這是理所當然,到他們長大了成了高年級生自然也就可以欺負別人。第二天,受了委屈的小朋友家長到學校投訴,高年級生受罰。
我不知道後來事情發展如何,但按常理來說受罰的同學可能心裡會更痛恨低年級生,問題未必就此解決。個人認為值得深思之處有二:
1)校車媬母雖然並非教育工作者,但與同學接觸密切,其行為及價值觀影響深遠,校方應嚴重讉責;
2)家長需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解決困難。新生適應總有過程,即使成年人入職亦需要時間磨合。Jobee在新小校開始時也有提過某某在校車裡的姐姐拿著玩物不讓他看,另外某同學在小息時用籃球擲在他身上。我們安慰了他並教他如何應對。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很多個朋友已經吵架過好幾回又再要好得很,校車上的姐姐也接受了低班的同學。孩子的世界,家長還是不要介入較為恰當。他們透過克服困難得到的待人接物技巧,比學分來得更有價值。
作為家長,總有很多迷思。我個人就有碰過釘子、選錯過活動、也有曾經誤以為孩子數學很強的時候,最後還是歸於平淡,欣賞他的善良本性。
看著小幼苗的成長,暫時的感想是:不要孩子學得快,但願孩子變得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