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小學路之七】最後的淨土



2018學年回顧,我寫了又刪,刪了又寫。一直以來,兩個孩子的學業路幸運地算是一帆風順。意外地,去年佬佬的經歷強差人意,學校又流失資深校長及不少良師,的確有一陣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惱。暑期過去,略有雨過天晴之感。然而,教育終究不是商品,這一年的回憶我壓根兒不願下筆。

201812月,我們家失去了摯愛的爺爺。與此同時,我強烈地意識到,孩子們一年的回顧,又豈能只看學?小學之路,本來就不只是上課念書,在這個階段中與家人的共同經歷尤為珍貴。所以,孩子們,我要用了小學路的第七章,去紀念和你們走過人生初階的爺爺。

有一天你們長大了,應該不會記得,曾經有多少個懶洋洋的星期天不願外出,然後爸爸媽媽總是嚴厲地堅持要去見爺爺。說不定,當你們讀到這兒,身邊又已經牽著一群不願來見我們的孩子。

周而復始,年輕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正踏著父輩的足跡...... 正因爲人的記憶很短暫,而下一代又往往沒幾人願意回看前人的路,所以很多悲痛的歷史一直也在重複著。

爺爺,正正就是歷史本科畢業生。

爺爺曾說,孫中山先生最初希望實行的不是三權分立,而是四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再加上教育。司法該獨立的同時,教育也不應受權貴制肘。

然而,爺爺也說,不要因為對現實失望而氣餒,歷史上很多的重大改變均出於偶然,不要少看偶然的威力。

爺爺家中的觀音像手執黃傘,窗上貼著書簽般大的真普選字條。兩袖清風,不屑蛇齋餅糭,卻在每一個選舉的早上必到票站投票。

在你們成長的路上,會發現現實中十之八九的人對歷史不屑一顧。尤其因為自身生活富足,很多人只顧短短幾十年的平穩安逸。然而,能夠宏觀時局的歷史學者都會明白,很多事情還是會透過不同的故事以相同的形式出現。凡事有定時,我們不能假設面前的快樂可以永續,更莫把個人生活圈內的幸運解讀成整個社會的美好。

對於這種理解,今年Jobee在五年級的作文中以青瀝的文字表現了出來,令我非常欣慰。
事實上我們的世界本來就虛張聲勢、髒亂不堪。缺乏相對公平的制度,平民只能在人治中碰運氣,在隙縫中掙扎。無論在團體或個人層面,辛苦經營到的一小片凈土,隨時轉眼間灰飛煙滅

20181117日,經過多次出入醫院,爺爺離開香港回流加拿大。雖說是回流,但他從前一直在港工作,獨居斗室,從沒真正享受過外國寧靜怡人的大宅生活。

20181219日,爺爺在加國離世。那天早上他的意識有些模糊,不斷執住嫲嫲的手,努力地想為她戴上戒指。我看著片段咽哽了好一會,最後他成功把醫療用的指夾套在嫲嫲的無名指上。中國傳統男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固執而笨拙,卻一輩子不停息。

20181222日,爺爺落葬於奧克維的墓地,正是一片人間淨土。

我希望,對長大後的你們來說,爺爺不只是一個墓碑上的名字,更是一段可以回味的童年回憶,和一種價值觀。

早上的爺爺~他永遠手執一份明報,因為明報是上一代文人的報紙。家事、國事、天下事,請記住事事關心。

餐桌上的爺爺~他永遠把食物最好的部份留給别人。請記住孔融讓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草叢邊的爺爺~面對什麼蛇蟲鼠蟻,他永遠二話不說伸手便拿,看到什麼草蜢螳螂毫不猶豫。請記住要有男子氣慨,不拘小節。

可惜爺爺失聰多時,從沒能聽到你們那可愛的幼嫩童聲,也從不知道我這個愛歷史的媳婦也愛他的詩詞歌賦。爺爺最後的一首詩,寫於2018124日他生病的日子,很是悲涼。

病中
掩關卧病聽秋聲
槭槭西風挾雨橫
誰道相如工作頌
其如東野不能鳴
廿年朝市仍樗散
一飲蓬萊判濁清
投老漸知需藥物
人間何處覓長生

我本來以為這就是一首訴病的詩,後來才花了時間去查典故。原來唐朝詩人韓愈曾寫《送孟東野序》鼓勵友人孟郊就任溧陽縣尉,首句便有不平則鳴之意。但孟郊最後仕途不濟,屈屈不得志。他是在把自己比喻為孟郊在工作間「東野不能鳴」,有苦不堪言。樗樹木材質劣,而「樗散」出自《莊子集釋》,意謂不為世用、投閒置散。短短幾句,道盡多年打工之辛酸。

生老病死,人皆有之。但我後悔在他離去後才看懂他的詩,且有很多其他爺爺詩,也是在研讀中。也正因為他在文學歴史方面的修為甚高,一生反而倍感寂寞。希望你們都學會珍惜眼前人,明白自己今日走的正是前人辛苦開墾的路。

最後,想分享一下我很喜歡的「傳道書第三章」,和龍應台的美麗詮釋。也許這一刻看來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結語,但我期待有一天你們會懂。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 如果你能夠看見一條河,而不是只看見一瓢水,那麼你就知道,你的上游與下游,你的河床與沼澤,你的流水與水上吹過的風,你的漩渦與水底出沒的魚,你的河灘上的鵝卵石與對面峭壁上的枯樹,你的漂蕩不停的水草與岸邊垂下的柳枝,都是你。
因為都是你,所以你就會自然地明白,要怎麼對待此生。上一代、下一代,和你自己,就是那相生相滅的流動的河水、水上的月光、月光裡的風。
那麼,何必遲疑呢?每一寸時光,都讓它潤物無聲吧。」

* 摘自《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龍應台




但願你們能夠帶著爺爺的回憶學會宏觀歷史,遠眺世界。

但願你們看到的是一條長河,而不只是面前的一瓢水。上一代、下一代,和你自己,就是那相生相滅的流動的河水……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病榻隨想:《我老婆日日都扮死》觀後感




在床上病了好一段日子,腦袋內亂七八糟的一堆堆事情團團轉,然後慢慢就想起最近看過的這部日本電影:《我老婆日日扮死》。

取材自日本真人故事,當事人曾在yahoo網上留言,自己每天回家老婆都以各種形式死,到底要如何應付。於是,這出位的題材變成了網紅故事,不少漫畫、MV等二次創作應運而生,甚至有了今天的電影。

電影以夫婦關係為主線,丈夫見淳因為曾經和前妻離異,對目前的婚姻沒有信心。三年後,回家一刻驚見妻子千惠死在地上,驚惶失措。但原來老婆只是裝死,事後又若無其事地繼續煮飯。他滿腦子問號,妻子這裝死的玩笑卻越演越烈,每天的死法層出不窮。很多人猜想這件事背後的動機就是為二人增添新鮮感。然而,事實證明老公很快就為了妻子扮死而煩惱不堪,又何來新鮮感呢。有時候,即使再激烈的情節,久而久之也會變得令人煩厭,何況是平淡的三年呢?

故事的後段解釋了千惠的爸爸在年青喪妻後痛苦萬分,每天下班後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千惠總是頑皮地躲起來要和爸爸捉迷藏。「每一天都很累,但仍然要找她。不過,每一次找到了,她的可愛的模樣令我忘了所有痛苦。」

就令我想起上班族下班這回事。一天下來,工作上的一切壓力佔據了心靈,下班後心情往往不能馬上抽離。對家的橫蠻、上司下屬的磨擦、緊張的時間表...... 一切一切惱人的鎖碎事,我們又何苦要帶著下班?不論對象是父親還是丈夫,千惠的頑皮搞作帶來的客觀事實是,她成功地把對方的心思帶回最重要的事情上。

話說回來,雖然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死,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千惠與朋友由美子之間的對話。由美子在捧球練習場一邊揮棒一邊落淚。因為多年無法懷上孩子,出入醫院的各種檢查令她身心疲憊。千惠聽到後,無奈說不出一句安慰話。由美子卻搖頭笑說:「這樣很好。安慰的話有時候很傷人。」

可不是嗎?客套的安慰說話有時候省了更好。記得有一次讀一篇青年社工的訪問,他就提過,不要輕易勸別人要積極。不是每個人的處境都能隨時帶動正能量,胡亂安慰有時弄巧反拙。

不知這算不算是離題了因為影評提到劇本太多枝節,但我反而覺得導演是藉著如拼圖般的鋪排,從不同的細碎片段中解話。

千惠的父親說:「夫婦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又說:「人生的旅程中,會遭遇三種道路,上坡道、下坡道,與『想不到』。」(上り坂、下り坂、まさか。)

在陪著千惠回鄉的夜晚,見淳看到妻子少女時代的讀本,而驚覺她口中的「月色真美」,原來是文學家夏目漱石喻意「我愛你」的意思。想反,由美子和丈夫佐野到訪,四人在偶然的對話中才知道原來由美子是鱷魚迷。丈夫其實對她一點也不了解,一廂情願以為送花送蛋糕便是相處之道。

的確,在還沒有認識你之前那個原來的她,又甚至是現在每天就在面前的她,又有幾人真正有空去理解?

最後的段落,二人來到琦玉縣的一個公園,當千惠正要把死的原因相告時,忽然吹來一陣大風,鏡頭就靜音了。雖說導演故意留下想象空間,但其實答案早已在電影中交代了。

夫妻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同行之路高高低低,無法預測。當你迷惘時,也許覺得她難以捉摸。但只要你願意,定能在美麗的月色下找到答案。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墳墓,這一部電影,卻讓人在墳墓的邊緣,尋回了愛情的初心。